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忽然发现地球上有一只巨大的眼睛,也在凝视着太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1965年乘坐其中的宇航员约翰扬和维吉尔格里森就体验了一次这种奇妙的感受,他们惊讶的发现在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区域存在着一个圆形的巨大结构,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眼睛,随后被人们称为撒哈拉之眼。
第一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浅黄色的瞳孔,而外层的同心圆就像是眼睑,这使他看上去真的非常像眼睛,撒哈拉之眼的尺寸很大,其眼珠的直径高达48公里,整只眼睛的长度更是有340公里左右,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奇特,在太空中又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因此撒哈拉之眼有时候还会被宇航员作为视觉地标,人们对非同寻常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这只凝视太空的神秘巨眼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撒哈拉之眼被发现之后,人们纷纷大开脑洞,提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猜测。
比如说有人就认为这应该就是传说中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遗迹。刚开始的时候,科学家推测撒哈拉之眼的形成原因应该很简单,那就是再遥远的过去,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撞击了这里,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撞击坑,这个撞击坑慢慢的分化,从而渐渐地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结构,然而后续的研究却否定了这种推测。一个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当陨石撞击地球的时候,撞击区域的岩石会因为高温而出现气化,机械变形熔融、热分解相变等等现象,并产生一些特殊的矿物例如柯石英。
但事实上研究人员并没有在撒哈拉之眼的附近区域找到这一类的矿物,在陨石撞击说被否定之后,地质学家对撒哈拉之眼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及穹窿构造差异风化。
简单来说所谓穹窿就是指一种在地平面上拱起的地质结构。通常来讲,如果地表下的粘性流体如岩浆大量上涌,但其上涌的趋势,却被地表的岩石等物质挡住,那么就很可能会形成穹窿。
科学家推测在大约几十万年以前,由于地质活动的影响,使该区域的地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穹窿。在地质活动停息之后,穹窿就进入了漫长的风化过程,由于穹窿内的岩石层构成部分各不相同,相对松软的岩石如石灰岩,敌人很容易受到分化作用的侵蚀,就会渐渐的形成凹地,而相对硬度较高的岩石,石英岩,辉长岩。则会因为不易被分化而慢慢的形成了突起的圆形记,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分化。正是在这种极致的长期作用下,撒哈拉之眼才具备了独特的同心圆结构,从而使其看上去就像一只巨眼,至于他蓝色的眼珠则是由一种石英岩装点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撒哈拉之眼位于几乎没有降水的区域,并且该区域有人烟稀少一般不会受到人类的威胁,看上去似乎能长久的存在,但是它依然会受到风沙的侵袭。科学家估计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只凝视着太空的神秘巨眼就可能会被沙尘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