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定也和我一样,总会再遇到一些人物或场景明明100%没有见过,却又觉得似曾相识,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你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人身上,你会觉得他无比眼熟,可你翻遍了列表相册也找不出他是谁,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前世喝了孟婆汤,今生一见钟情吗?这其实就像你在考试时总会觉得有那么一两道题之前做过,不要着急偷乐,更别着急写答案,没准是大脑和你开玩笑,这种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的感觉有一个非常洋气的法文名字,就是黑客帝国里你要说的那个单词,意思是已经见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即视感。 即视感属于一类关于记忆的怪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种好奇心,亦或是一种轻微又有趣的认知错觉,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夫·海勒将“即视感”描述为因在之前某个时间段或者生活场景中经历了当下的特定情况,而古怪,让人难以捉摸的感觉。在过去科学还比较落后的时候,对于这种即视感人们有很多的猜测,产生了梦境破碎论,前世记忆论,宗教神域论等神秘学研究,其中宗教神舆论更是认为很多宗教创始人都被称为先知,就是因为他们有即视感,是一些超自然的力量让他们提前调用的这些未来的记忆。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现导致记忆系统错误的真正原因是大脑构造——海马体。1953年,当时27岁的美国人亨利莫莱森为了治疗癫痫症切除了大脑中三分之二的海马体,让主持手术的外科医生感到震惊的是这次手术摧毁了莫莱森产生新记忆的能力,而他原来的记忆则保留了下来。 这场计划外的实验表明海马体是形成新记忆的必需结构,尤其是背景丰富,每天都会产生的“间歇性”记忆,比如今天早上遛狗时所见到的一切。海马体位于大脑内侧,它就好比大脑的图书管理员负责接收由颞叶处理的信息,然后分类,将其归类为情景记忆,就像图书管理员可能会根据主题或者是作者来分门别类一样,海马体也能够识别记忆之间的共同特征。在阿兹海默症中,海马体是首先受到损伤的区域,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而当我们遇见新的事件时如果信息已经十分吻合,海马体就会作出“已经发生了”暗示,但这些记忆只是细节重合度较高的另一事件,或者是梦中曾经出现过的某个类似场景。 当然海马体异常并不是人出现即视感的唯一原因,那些热爱旅游,经常做梦或是喜欢看电影,体验到“昨日重现”的次数也比较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艾伦布朗和杜克大学心理学家伊莎白玛莎给一些大学生呈现了远方一所学校的校园照片,间隔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找来这些大学生,再给他们呈现这所大学的照片,其中有些第1次就看过,有些没看过,并让他们判断这些场景自己是否去过,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1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被试更容易判断为自己真的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用科学来解释,或许有些太过现实,即视感这一现象本身充满了浪漫色彩,我们的大脑作为复杂精密的CPU,不时出现一些无伤带来的小差错,反倒为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常经验赋予了几分浪漫与深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