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丰富的种类,多样的吃法,鲜香的味道,令火锅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特色美食。家人好友相聚之时,男女老少围坐一处,共同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谈天说地,把酒言欢,简直是人生一大幸事啊,那你知道火锅怎么诞生的吗?火锅顾名思义就是用火将锅中汤水烧开,在其中煮涮食物来食用,边煮边吃。 世界各地都不乏火锅的身影,然而说起中国火锅的历史那可谓是源远流长。据考证,战国出现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东汉时军中用来煮饭的“镬斗”同样指的是火锅。《魏书》记载,三国时代已经有铜制火锅出现,魏文帝使用的“五熟釜”就是今天“鸳鸯锅”的雏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暖锅”的情景。到了宋朝,火锅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兔肉火锅的介绍。因为煮熟了的兔肉看起来好像天边的晚霞,因而得名“拨霞供”并流传至今。 传闻忽必烈行军打仗时,偶然将羊肉切片涮食,惊为天人,回宫后依然对他念念不忘,并赐名“涮羊肉”,于是这种烹调方法经过改良流传下来,自成一派。火锅控们应该都知道火锅界的两大势力,以涮羊肉为主要代表的北派火锅和以麻、辣、烫著称的南派火锅,那么火锅界的小霸王四川火锅又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其实南派火锅崛起较晚,直到清代道光年间才现身于四川的宴席之上。最早的四川火锅其实起源于重庆,刚开始是由挑担子零卖贩子一格一格的售卖煮好的牛杂,之后逐渐变成了店铺形式,有了铜锅,蘸料也可以自选。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名流要员的推广,重庆火锅影响力大增,开始和老北京火锅分庭抗礼。火锅发展至今不仅仅是一道佳肴,更代表了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在东北,人们招待客人时,火锅里的菜摆放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散菜花,宛若“众星捧月”以示尊敬。在四川吃火锅也有讲究,吃毛肚、鸭肠一类的食材时,要将其放入锅中“七上八下”,这样烫出来的菜才能达到最佳口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是两顿。 |